

12年时光流转
累计超过14000小时竹演配资志愿服务
宝安“夫妻档”志愿者——王守菊和路圣超
用“小家”的力量温暖着“大家”
01
初心萌芽
问及为何共同踏上这条路,夫妻俩的记忆瞬间回到了12年前。“那时孩子刚上四年级,学校组织去凤凰山参加环保活动。”王守菊回忆道,那次活动不仅宣传了环保,更让一家人收获了健康的体魄和亲密的亲子时光。
“活动结束后,我们仨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地商量,‘我们要加入志愿者队伍!’就是那种迫切,感觉找到了既能回馈社会又能让家庭更紧密的事情。”
从那时起,周末和假期穿上“红马甲”,便成了一家人的常态。而能将这份热情持续12年,跨越14000小时的,远不止最初的冲动。
“最大的动力,是在付出中获得了双向的价值感。”王守菊说道,“当你真的帮别人解决了困境,看到他们感激的眼神时;当你发现自己被社区、被社会需要时,那种精神上的满足是无法替代的。这不是单向的给予,而是温暖的双向奔赴。”
02 竹演配资
各展所长,发光发热
在志愿服务中,夫妻俩逐渐找到了各自擅长的领域。
王守菊成了远近闻名的“环保老师”,她的课堂从社区讲到学校,足迹遍布宝安。她观察到枯燥的条文很难让人记住,“我就想,能不能编个顺口溜?”于是,她利用业余时间,将复杂的垃圾分类知识编成一套朗朗上口、押韵对仗的“垃圾分类口诀”。“在课堂上,我念上一句,孩子们能异口同声接下一句,那个场面特别有成就感。”
与此同时,丈夫路圣超则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。他坚守在交通劝导一线,无论日晒雨淋。此外,他还刻苦学习了专业的急救技能,成为危急时刻的“生命守护者”。
谈起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救援,路圣超记忆犹新。“那是2025年1月21日凌晨,我们一家三口开车回老家过年,在高速上时,前方突发交通事故。”没有丝毫犹豫,路圣超立刻将车停到安全地带,全家下车救援。
“我主要负责营救被卡在驾驶室的司机,我儿子非常镇定,立刻去后方清除障碍、疏导交通,还拿起我们的车载灭火器,扑灭了事故车辆开始冒烟的着火点。我爱人就用手机手电筒,稳稳地给我打着光,让我能看清司机的受困情况。”在那片寒冷而混乱的高速路上,这个小家庭组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微型救援队。
“司机右脚被卡住了,是不幸中的万幸。最后在我们和几位热心人的共同努力下,成功把他救了出来。”当被问及那一刻在想什么时,路圣超的回答朴实而有力:“一心想救人,没有考虑那么多。学了急救,就是为了在这种时候能站出来。”
03
“夫妻档”的默契分工
多年的服务,让他们形成了独特的“夫妻兵法”。王守菊心思细腻,负责活动前的社群招募、宣传动员和信息整理;路圣超力气大、动手能力强,活动中扛物资、维持秩序等体力活他全包了。“我们相互支持,相互配合,特别是大型活动,这种分工效率很高。”王守菊笑着说。
志愿服务也成了他们家最重要的“家庭议题”。“每次活动结束,我们俩在回家路上或者饭后,都会讨论一下今天哪里做得好,哪里还有不足。互相提建议,共同进步。”
这种氛围也塑造了他们的社交圈。“我们的朋友里,八九成都是在做志愿者时认识的。”王守菊说,“大家都是有爱心的人,相处起来像兄弟姐妹,简单、真诚,整个圈子都充满了正能量。”
更让他们自豪的是,儿子也在他们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志愿服务,并主动参军报国,如今退役归来,依旧与父母一样热心公益。
04
展望十五运会
谈及十五运会,夫妻俩认为,日常志愿服务与大型赛事息息相关。“十五运会是向全国展示深圳的窗口,客人来到一座城市,第一印象就是环境。”王守菊说,“垃圾分类做得好,是最直观的市容市貌体现。”
路圣超则从安全角度补充:“大型赛事人流量大,突发情况概率更高。学会急救技能,不是为了能用上,而是为了在万一有人晕倒、受伤时,你能更有底气、更专业地上前帮忙。这就是我们日常志愿服务能为城市增添的安全底色。”
对于即将服务十五运会的年轻志愿者,这对“前辈”寄予厚望。“‘来了就是深圳人,来了就做志愿者’,”王守菊希望年轻一代能将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扎根心底,“只要参与了,你就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。希望你们能带动更多的同学、朋友一起加入进来。”
对于十五运会之后的城市未来,他们满怀憧憬:“希望通过这次盛会,能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志愿者。未来,希望大家不忘初心,始终怀揣着‘帮助他人,快乐自己’的那份纯粹,让我们的‘红马甲’继续穿梭在深圳的大街小巷,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、最动人的风景。”
12年,14000小时,王守菊和路圣超的故事,早已超越了时间的计量。他们用坚持定义了热爱,用奉献书写了浪漫,更用“小家”的灯火,照亮了“大家”的温暖前程。
汇融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